• 余若薇之友 »
    • 加入余若薇之友
    • 加入電子報群組
  • 個人檔案
  • 相關連結
  • 與我聯絡

Archives / 十一月 2015

專欄文章

為何總是偷偷摸摸?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9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市區重建局首個資助房屋項目「煥然壹居」臨時放寬條件,月入6 萬元的單身人士都可申請,輿論一面倒批評市建局「資助有錢人上車」,違反資助房屋政策本意。原來有人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查詢,若只容許2人或以上家庭申請是否歧視,市建局便匆忙作出上述粗疏決定。

即使申請資格真的出現法律問題,可從長計議,但市建局管理層更改申請資格而不正式列入董事局議程,扮作小事般放在會議尾聲「其他事項」討論,以為可以側側膊走過場,結果,適得其反。

港珠澳大橋延誤一年至2017年底落成,特區政府的解釋是物料供應不穩定、勞工短缺,及航空限高、環保限制,填海沉降表現較預期慢等施工困難。又是悄悄地等待晚上11時才發布消息,大概以為市民早已麻木,不延誤才算新聞。

凡刻意避人耳目,唯一解釋是心虛。像今年初,特首、全體問責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的薪酬「解凍」, 回復2002 年水平, 變相加薪5.38%,這並非突發事情,但新聞稿又是晚上11 時許發出的。2012 年發展局長陳茂波上任不久,爆出經營劏房醜聞,回應也是晚上11時59分。

高鐵「一地兩檢」問題也是欲蓋彌彰,由上屆政府到今屆政府5 年來拖拖拉拉,含糊其詞,律政司長袁國強日前到北京與港澳辦官員面談,回港後傳旨:「少不免一定要容許內地人員在香港特區未來的西九站執法。」內地人員在香港執法,非同小可,但特區政府一直無打算向香港人具體交代,是哪些內地人員?執哪些法?執法的地理範圍?如何不違反「一國兩制」?兩個政府閉門造車,不容市民共議,又打算黑箱拍板後,忽然有日午夜出稿?…

Read more →
公民薇博

是時候改朝換代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6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上周本欄說到,特首梁振英期望藉著區議會選舉將泛民政黨「vote them out」,向北京邀功,有助連任。但如意算盤打不響。

雨傘運動後的第一次大型選舉,即使建制派冷處理拒絕出席論壇,希望減低氣氛,但是投票率創下區選歷來新高,平均47.01%,不少選區逾60%,可見港人在佔領行動和否決政改後,積極以投票作政治表態,期望這會成為不會逆轉的趨勢。

根據一些報章周二引述政府的內部分析,選舉後親建制政黨和獨立人士的議席數目由307席微減至304席,包括「傘兵」在內的民主派則由105席增至127席,可算民主派小勝。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建制派大佬、大姐意外墮馬,相信不是他們的票倉不足,只是太過輕敵,未有在自己區內總動員。區選結果反映親建制傳媒和政黨選前錯誤估計大部分市民反對佔中、否決政改或拉布,會在投票時懲罰泛民。泛民候選人和「傘兵」在區選宣傳中無疑仍主打民生議題和地區服務,但從來不會迴避包括佔中在內的政治議題,結果正好顯示,港人對雨傘運動的立場仍然頗為分歧,但並不如梁振英所想那般負面。

正如不少評論指出,這次區選的結果反映港人有積極求變之心。各民主黨派都有年輕候選人取得理想成績,以公民黨為例,27歲的鄭達鴻是「紅區」北角9個選區的唯一泛民候選人(其他8區建制派自動當選),結果勝出;24歲的余德寶成為油尖旺區「票王」;8名「傘兵」勝出就更令人驚喜,另外多名落敗者也取得不俗的票數。年輕一代的地區工作模式有創新思維,更重視居民的參與,宣傳和動員也有新概念,更多運用新媒體,挑戰建制派過去賴以取勝的那一套,這一點是連鍾樹根在落敗後也得承認的。

年輕人勇於站出來,以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訴求┴─不論是地區事務、政制改革,以至2047年後的前途問題。這次區選顯示,不同世代的香港人,都願意交棒給他們,讓他們試試。香港政壇已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同樣應該改朝換代的,還有梁振英政府,他刻意挑動社會矛盾,連委任大學校委會成員也要特別惹火,繼續連任只會加劇社會撕裂。如果北京還未聽得清楚這訊息,港人要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包括新界東補選)再說一次。…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勿以善小而不為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2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近期密集落區為不同候選人拉票,有街坊好想跨區投票,因為喜歡的候選人在鄰區,有街坊支持泛民甲黨,但所屬選區只有泛民乙黨候選人,因此不情願去投票。泛民支持者往往獨立思考,選黨又選人,既看地區工作又看政治立場,不盲從,對自己手中一票十分認真,有時寧放棄也不求其。我唯有盡力相勸,大局為重。

歷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較低,2011 年區選41.5%,2012 年立法會選舉53.1%,更苦惱是泛民支持者比建制支持者對區選較冷淡,中大學者梁啟智文章〈原來泛民可以大勝區議會〉分析,單計中西區,2011年區選泛民總得票18,195,2012 年立法會選舉泛民總得票29,028,少了一萬多票,但建制僅少了約4000票。亦有傳媒作整體18區統計,泛民在2011 區選比2012 立法會少60 萬票,對比建制少14 萬票。區選每區可因幾票或幾十票之差分勝負,單看兩營缺席投票之數比較,即時明白為何建制派囊括區議會四分之三議席。

370萬登記選民,不是人人可投票,涉及57萬選民的68個區已自動當選,幾乎全屬建制,剩下可投票的312 萬選民更應該珍惜,別以為一票微不足道,改變不了大局。勿以善小而不為,特別是上次放棄區選投票的泛民支持者,今天若能走進投票站,雖不會一下子將建制派壟斷的區議會局面易轉乾坤,但正如港足盡力每人多跑一步,多拼一點,就會集體創出令人振奮的成績。

安老院長者被集體登記為選民,被誘導投票給指定候選人,時有所聞,傘下爸媽、學民思潮等民間團體今日會有監察行動,保障長者投票自主權。泛民支持者投票之餘,還有一事可做,全民齊監察,當發現任何違反公平選舉的可疑狀况,立即通知傳媒跟進。…

Read more →
公民薇博

打破政治壟斷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9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周日(22日)是區議會選舉日。這是雨傘運動和政改後的第一次全港性選舉。

早於今年3月,特首梁振英已呼籲選民,要在選舉中將否決政改的泛民政黨「vote them out」,他的如意算盤是,泛民黨派在這次區選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落敗,議席大幅縮減,他就可用這項「政績」向北京邀功,要求連任。現時建制派佔據區議會四分三議席,到選特首時,亦可佔據特首選委中的全數區議會代表。

很多市民在立法會投票支持民主派,但區議會選擇較少,索性不投。亦有選民以為,區議會的職能只牽涉地區的民生事務及社區活動(所謂「蛇齋餅粽」),而忽略其政治角色。其實區選結果與梁振英能否連任息息相關,區議會也有重要的政治任務。目前全由建制派把持的18個區議會,絕大多數在過去一年多曾「代表」港人,通過支持政改方案和《一國兩制白皮書》的議案。但是在泛民議員佔接近半數的葵青區議會討論後者時,他們集體離席造成流會,就令議案無法通過。

即使是民生事務,亦有建制派注重利益私相授受,將公帑資助有關連組織及建設無謂「廢墩」工程,例如不能避雨的「避雨亭」,造成嚴重浪費。梁振英於2013年向每區撥出1億元,讓區議會發展社區重點項目,結果觀塘用來興建音樂噴泉,大埔則興建像天安門的林村許願廣場;反觀葵青卻可將這筆錢用於讓區內長者受惠的流動牙科診所。而且,建制派政黨也反對立法會徹查鉛水事件和高鐵工程延誤。

學者梁啟智以中西區區議會為例,比較過2011年區選和2012年立法會選舉的票數(因該區沒有自動當選的選區,較易作比較)。該區現屆15個民選議席中泛民只得4席,但是按照個別票站的數字,若每一位願意在立法會選舉投票給泛民的選民,也願意在區選作同樣的投票,則泛民可得13席,問題是泛民在中西區區選的得票較立法會選舉少了10,833票。用這個方法推算18區,泛民本來可以在17區中成為大多數,其中3區更可囊括所有席位。

由此可見,泛民在區選失利的真正原因,是支持者往往只在立法會選舉投票,在區選棄權。這次,你可以協助改變這個局面。…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放蛇不道德的「邏輯」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5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嶺南大學連日醜聞,協理副校長夏迪星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並透過校董李以力開辦的國力書院涉嫌提供「特快畢業服務」。記者到國力放蛇,假扮急欲取得博士學位,揭發該校涉嫌偽造文件,把學生入學日期推前半年至一年,並傳授抄論文技巧,令學生提早畢業,獲海外大學博士銜頭。記者暗中錄音錄影取證,有聲有畫,國力百詞莫辯,老羞成怒,斥責傳媒放蛇不道德。

這種「不道德邏輯」頗為盛行,惡行之徒搖身一變成為受屈辱者。立法會否決將《防止賄賂條例》適用範圍擴大至特首的議案。在天庭預留了後路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狀態大勇,批評議會虛耗時間辯論此事,泛民議員的「狐狸尾巴」是藉這場辯論作為「攻擊行政長官的競選工程」。

修改《防賄條例》第3和8條,規管特首,是李國能大法官的建議,亦是梁振英2012年上任前的承諾,但無下文,議員追數,天經地義,他的任期剩一年半,尚未着手修改法例,等於無心找數。香港人不會忘記梁振英隱瞞收取UGL五千萬元酬勞這筆未敢開誠布公的帳。今年和明年是選舉年,但凡揭發政府不是,向梁振英追數,不必問內容是否有根有據,有節有理,一律定性為「攻擊行政長官的競選工程」,總之揭發者、追數者就是動機不良。這是林鄭的「不道德邏輯」。

新民黨葉劉淑儀思維類似,點名批評公民黨臨近選舉把鉛水和小三TSA議題「政治化」,爭取選民支持。意下之言,天下本無事。

鉛水和TSA是數以萬計家庭切膚之痛,奇怪葉太仍未感受到。議題不是要「炒」就炒得起,葉劉淑儀太看得起候選人的影響力,太看不起選民的智慧。…

Read more →
公民薇博

保密如何符合公眾利益﹖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2 十一月 2015 / 0 Comment



港大校委會是港大最高決策機構,但不是「太上皇」,而是受託人,有誠信責任,有行為守則,要遵守7項公共生活的原則:無私、廉正、客觀性、問責、透明、誠信、領導。

9月底港大校委會否決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後,學生代表馮敬恩率先爆出眾校委的會上發言。到10月底,商業電台播出會上李國章和紀文鳳兩人發言的錄音;時任校委會主席的梁智鴻未諮詢校委,就「代表」港大入稟申請臨時禁制令,禁止錄音進一步公開,到周日晚,還是再有疑似是校委王䓪鳴的錄音在台灣一個網上討論區流出。至此,保密協議或禁制令都難以阻止當日的討論公諸於世。

聽過錄音,大家恍然大悟,為何大多數校委堅持要保密。三人所持藉口之牽強,李國章態度之輕佻,只凸顯否決任命何其荒謬,也令港人對校委會失去信任。

事件引發了值得深思的法律和道德問題,保密協議或法庭命令可否當「遮醜布」,禁止公眾知情權?尤其當這些校委是受託人,本身違反7項原則中的誠信、問責及透明?港大收取公帑,公眾有權知道這些行使公權的人是否濫權。他們違反一貫習慣,否決物色委員會的建議,自有必要向公眾解釋,但校委只堅持立場,從不解釋,不肯面對公眾,單方面申請禁制令,還誤導公眾,隱瞞禁制令中公眾領域的豁免,將範圍無限放大,令人咋舌,好像「任何人」都不能討論任何港大校委會事宜。

其實這類禁制令很難執行,外國有不少例子,當事情涉及公眾利益,一旦放上互聯網,無遠弗屆,像潑出去的水,無法禁止。其實事件起源,是左派報紙去年底先洩密,披露大學人事安排,隨即數百篇文章批評陳文敏不適宜被任命,當時未見大學申請禁制令。

自本月7日起,梁智鴻任滿,校委會主席出缺。每次會議選出的暫代主席,只能主持會議,不能執行主席的其他職能,港大的運作自然受到影響。特首梁振英遲遲未能公布接任人選,有報道是不想影響區議會選舉選情,正等待好時機,才宣布任命最具爭議的李國章。不少院校正在舉行公投,港大畢業生議會亦於本月29日舉行特別會員大會,反對李國章出任校委會主席,有關詳情,請到港大畢業生議會網址 www.convocation.hku.hk。…

Read more →



Copyright © 2011. Remove this via Theme admin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