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若薇之友 »
    • 加入余若薇之友
    • 加入電子報群組
  • 個人檔案
  • 相關連結
  • 與我聯絡

Archives / 九月 2005

政改吹風 手法鬼祟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7 九月 2005 / 0 Comment



政府最快要到下月才提出政改方案,然而在近周政府官員不斷吹風下,方案部分內容已呼之欲出:包括07年特首選舉,選委會人數倍增至1600,新增委員包括全體區議員;08年立法會直選與功能組別各增5席,後者全部撥歸區議會,連同原有1個區議會功能議席,由全體區議員互選產生。

政府的輿論攻勢連綿不斷,近日有不少意見認為,民主派應該接受上述區議會方案,不應再堅持07、08普選:只要民主步伐有進,即使只是一小步,也總勝過裹足不前。

應該看到的是,上述建議不過是由消息人士提出來的,最終方案內容為何,還有待政府正式公布時才說得準,在未有具體內容下,民主派實難對一些有待證實的消息表示支持。再者,現時全港區議會529個議席中,四分一由政府委任(當中小部分屬當然議席);讓這些非民選的成員參與選舉特首或立法會,既違反普及與平等原則,亦增加了「種票」可能性。在反對委任這問題上,民主派是沒有退讓餘地的。

政府這次透過吹風,先向外界透露政改方案中「比較民主部分」,藉此製造輿論向議員施壓,促使他們表態,手法「鬼祟」。這好比購買樓花,售樓說明書只向準買家提供樓盤最好的一面,但卻未有同時交代一些可能影響購買意欲的資料,例如管理費昂貴,或海景將被遮擋等,這對準買家又是否公平?此外,這次政改只是處理07年特首與08年立法會選舉方法,再過幾年,社會又要再討論2012年兩項選舉變革,這短視的做法,令香港社會要經歷幾番折騰。

不應通過含混不清方案

事實上,23條立法前車可鑑。政制改革影響本港長治久安,政府就此進行諮詢,應該開誠布公,羅列不同方案,分析箇中利弊,並讓社會各界參與,務求透過最廣泛的討論,達至社會最大的共識。若只沉迷於玩弄民意,機關算盡,並不是真誠聽取民意,最終只會引火自焚。

據報道,政府打算先根據《基本法》附件一、二,向立法會提交修改07年特首以及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議案,當中只提及改革框架,包括新增特首選委與立法會議席數目等。具體選舉方法則有待決議案通過,並經特首向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後,才由本地立法作出決定。

如此一來,在立法會通過政改決議案後,政府尚有大量空間,透過擬定具體選舉方法,扼殺民主空間,有關做法,只會令社會對政府是否真心推行政改,加速民主步伐有更多猜疑,徒然惹來更多爭端。筆者期望政府以光明磊落態度推行政改,提出的方案要盡量做到仔細、具體,這樣的諮詢才是有意義的。若刻意逃避細節,甚至連新增特首選委來自什麼界別,以至委任區議員是否有權投票等也沒交代清楚,任何一個負責任的議員,也不應通過一個含混不清的方案。

原文刊於 《明報》- 《論壇》…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用食物改變中國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5 九月 2005 / 0 Comment



文章見報時我正身處深圳,參與廣東省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到內地的「破冰之旅」。回歸已8年,民主派議員才首次以立法會議員身分正式訪問內地,有評論指今次珠三角訪問是中央的統戰手段,這類說法毫不陌生。回歸以來中港的溝通經常充斥着這種政治化的討論,甚至民生議題亦被政治化,這窒礙了有民意基礎的議員向中央反映意見。我期望這短短兩天的考察團能成為一個好開始,打破一直以來的溝通僵局,在民生互通的信念下,對香港和珠三角的省市有實務的貢獻。

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思,是希望香港可維持原有的優良制度,50年不變。但兩地民生上的聯繫,根本不能以羅湖橋作南北界之分。中港關係密切,兩地發生的事件牽一髮動全身,簡單如我們每日的食水,亦是由內地東江購來。在食物、保安、資訊、健康、交通、環境污染等議題上,兩地應發揮「一國」的優勢,積極溝通合作。香港更應發揮一直以來嚴謹和有效率的辦事作風,帶動中國的改革。

但近年來香港政府的多番舉動令人不安。早前豬鏈球菌和孔雀石綠事件中,港府進退失據,處處被動。一個地方若發現進口食物有問題,可能危害市民的健康時,理應斷然停止有關食物入口。但港府卻因種種政治因素,要待對方自行停運後才敢表示禁止食物進口。這種可笑的辦事作風,竟然在這個國際都會出現,難怪有論者質疑香港是否在走回頭路。

香港和內地省市的利益應是一致的。相對於內地城市,香港較早開放和面對國際市場,而且可自由地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最先進的技術,可擔當先行者的角色。這並不表示香港要自許為龍頭,而是要發揮所長,藉着我們的經驗,促進內地的改革進程。就如食物安全事件上,香港有足夠的技術水平和衛生意識作品質檢測,同時又是內地一個主要的食物輸出地,理應盡快成立食物安全中心,對進口食物進行抽查,藉市場力量去改變內地的食物質素。在短期內這可能對內地市場造成衝擊,但長遠來說質素的改進,不單能造福香港人,更能協助內地市場提升至國際水平。貿然將香港的優勢捨棄,無論對香港和內地,都只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原文刊於《明報》- 《法政隨筆》專欄…

Read more →

改革律師收費 宜從長計議


Posted by Audrey Eu on 20 九月 2005 / 0 Comment



香港法律服務費用一直被批評偏高,有見及此,法律改革委員會日前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將「不成功、不收費」的「按條件收費」制度引進香港,協助那些不合資格申請法援,但又無力負擔昂貴律師費的市民打官司。

建議公布後,輿論普遍唱好,但就較少分析當中的利弊。筆者同意法改會建議,可為法律服務使用者提供多一個選擇,改革亦是大勢所趨。事實上,英國自95年始實施「按條件收費」,的確幫到一些中產人士,但亦同時衍生不少新的問題,反映這條改革的路並不易走。

現時香港的法律並不容許律師「按結果收費」,其原意是希望律師與當事人保持距離,不涉自身利益,以客觀專業態度提供意見。事實上,律師不單向客人提供服務,也是一名officerofthecourt(法庭人員),有責任維護公義:例如律師有責任確保當事人披露全部與訴訟有關的文件,即使對案情不利的也不例外。

「按條件收費」跟現行制度最大不同處,是改變了律師與當事人的關係:當訴訟結果與律師利益攸關,律師與當事人遂成為「合伙人」,倘若雙方出現爭拗,情况將變得複雜。試想想,假如律師堅持要披露某些不利於案情的文件,但當事人不同意;又若律師認為可接受對方的和解建議,但當事人堅持要打(官司)下去;雙方應如何處理?

據現時制度,當事人可隨時終止對律師的聘任;在「按條件收費」制度下,若雙方鬧得不愉快,當事人欲辭退律師,後者既已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多會根據合約追討損失。如此一來,有當事人可能為了避免另一場訴訟,即使有多大不滿也不敢將律師炒掉;原本旨在保障當事人的收費制度,卻反過來讓律師「反客為主」。

應先擴展現有法援計劃

「不成功,不收費」只是當事人與己方律師之間協議,若輸掉官司,前者依然要支付對方訟費,否則將可能導致大量「敲詐式」的無理訴訟。因此,法改會建議原訴人必須購買「事發後」保險,以便在輸官司時,由保險公司支付對方訟費。根據英國經驗,「有條件收費」實施短短數年,這類保費已大幅攀升;足見有關建議出發點雖好,實行時卻也困難重重。

其實,現時法援署轄下的法律援助輔助計劃,已有類似「按條件收費」安排。根據計劃,受助人若敗訴,當事人只要支付某預定金額(分擔費);倘成功索償,署方除了收取正常律師費,亦可從賠償金額中抽取一定百分比作為「成功費」,有關安排足以支持計劃自負盈虧。然而由於計劃主要涵蓋人身傷亡案件;跟普通法援一樣,受助人同樣要通過資產審查(以432,900元為上限),不少中產人士被拒諸受助範圍外。

基於推行「按條件收費」涉及不少問題,並要保險公司配合,適宜從長計議。較審慎的做法,是先擴展現有的法援輔助計劃,涵蓋商業糾紛、不安全產品索償、債務及清盤以及勞工糾紛等民事訴訟,並提高資產上限,讓更多市民受到保障。

原文刊於 《明報》- 《論壇》…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潛意識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8 九月 2005 / 0 Comment



MalcolmGladwell(葛拉威爾)繼Tip-pingPoint之後又出版了另一暢銷全球的新作Blink(中文譯本名為《決斷2秒間》),延續過往的風格,以淺白的例證解釋心理現象。英文書名取得傳神,潛意識正如眨眼(Blink)一樣,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閃而過的下意識動作。書中舉出無數例子,證明我們在一剎那的潛意識判斷,往往比經過思考的決定來得快而準。例如考古專家一看之下便能感覺到藝術品的真與偽,網球教練從球員開球一剎那便可預知這球將會是好或壞,新婚夫婦之間的眼神與身體語言中亦可以反映這段婚姻會否持久。有趣的是,夫婦往往主觀地以為婚姻美滿,但二人潛意識不自覺所流露的小動作才較為可靠。

最近我與家人到新西蘭滑雪的經驗,亦可引證作者的說法。一天,滑雪教練不經意地提到我與丈夫滑雪不同的地方。我們兩人滑雪技術平平,遇到險峻的山坡都要不斷地停下來喘氣,讓心跳定一些才可以繼續。但無獨有偶,我每次總是在左轉之後停下來,而丈夫則是永遠在其右轉之後。分析之後才明白,每人雙腿看起來好像一模一樣,平常從不為意,但其實總有一條腿較弱,另一條較強。原來我的右腳較弱,所以潛意識總會自動令自己在右轉之前要停下來回氣,而左轉卻從沒有問題,不經思索一下子便成功地轉了過去,丈夫的情况卻剛好相反。

記得數年前,大女兒初學snowboard(滑雪板),這與滑雪不同,雙腿要同時一前一後站在一塊雪板上。教練問她要選擇左腳在前,還是右腳在前的設計,女兒不知分別在哪,教練就趁她不為意時在後面輕推她一下,她身子向前仆,左腳很自然地就向前踏出一步,但右腳卻屹立不動。這自然的反應便斷定了她滑雪板的選擇,較弱的左腿在前,較穩的右腿在後。有趣的是二女剛相反,右腿在後的稱為regular(一般),左腿在後的被譏為goofy(愚蠢)。

丈夫與我多年滑雪的心願,是希望可以坐直升機到二千多米全無人迹的山頂上滑下來,一嘗數尺厚軟綿綿新雪的滋味,在雪上留下自己雪履的痕迹。但教練千叮萬囑,指一定要練好雙腳可以平衡前進及同時轉彎,否則較慢的一條腿很容易會比厚厚的積雪絆倒而受傷。教練的訓話當然牢記心中,但自然反應卻不易克服,技術未到家的我果然在雪山上遇到意外,扭傷了的也正是較慢的右腳,幸好無大礙,算是上了寶貴的一課。

原文刊於《明報》- 《法政隨筆》專欄…

Read more →

和諧社會 要靠制度改革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3 九月 2005 / 0 Comment



繼60名立法會議員獲邀訪問廣東省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親自訪問香港,宴請全體議員,標誌着中央主動打開溝通大門,令人翹首盼望。曾慶紅在晚宴上發表演說,呼籲社會各界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共建和諧社會。然而,社會不和諧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政制落後所致。

政府即將公布政制發展第5號報告書,就07及08年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提出「主流方案」。曾慶紅訪港,正值此關鍵時刻。泛民主派議員本希望可以就此議題與他會面,唯因訪港行程緊迫而未能安排,唯有在此簡述我們的看法。

香港社會早在80年代已出現廣泛的民主訴求。近年多次民意調查,要求在07及08年落實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的市民,從未少於六成。雖然去年人大常委會透過釋法,否決了07、08雙普選,但這個《基本法》承諾的最終目標一日未達至,社會便一日繼續內耗,矛盾紛爭層出不窮。

回歸8年來,香港政治和經濟起伏不定,政府管治屢屢失誤,爭拗多而民怨深,亦導致03和04年間的數次大遊行。市民深切體會到,香港的問題不單是個別領導人的管治能力問題,而是制度不配合,不足以管理好這座現代城市。誰不希望香港社會和諧,經濟繁榮?香港市民都有這個良好意願,只可惜我們的制度趕不上。

香港行政長官並非由普選產生,欠缺民眾授權,也不是由立法會的多數黨推舉出來,在議會內沒有穩定的支持,要落實強政勵治和行政主導,殊不容易。况且,管治政府要靠團隊及「班底」支持;反觀最近兩次的行政長官選舉,表面上特首以高票當選,但背後的不服之心,路人皆見。

問題源於制度 從制度改革入手

尤其重要的是,功能界別的選舉製造了一個維護個別團體和界別利益的特權階級,分組投票制度使他們握有議會的否決權。大企業擁有推舉議會代表的捷徑,政府施政又依賴這些代表的支持,官商之間便形成互相依存的關係,以至任何牽動工商界利益的改革也極難推行—即使如政府所言,不存在官商勾結,但政治制度和政策上向工商界傾斜乃是不爭的事實。香港的貧富懸殊不但高踞世界榜首,而且日趨嚴重,基層市民的上進之途愈趨狹窄,社會充斥不公平的現象,空喊和諧或團結於事無補。

日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見世界法律大會的貴賓時表示,中國將建設「民主法治的社會」,推動民主選舉和民主監督,因為民主和法治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和諧非常重要。民主和法治是以有秩序和公平的方式解決紛爭的制度。若市民意見獲得充分反映,社會各階層利益得以平衡,紛爭能夠以尊重法治的程序解決,則縱然社會表面上意見紛紛,內裏仍然堅穩如磐石。

問題既是源於制度,便應從制度上的改革入手,才能興利除弊。落實普選是《基本法》的承諾,也是疏解社會紛爭、促進穩定和諧的光明大道。

原文刊於 《明報》- 《論壇》…

Read more →

貫徹法治精神 促進兩地和諧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2 九月 2005 / 0 Comment



法治正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要素。這次世界法律大會,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各國貴賓,表示對法律及法治的高度重視。中國政府近年開始重視人民的權利。國家既正逐步向前,香港又豈可走回頭路。

筆者與另外3名45條關注組立法會議員,日前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法律大會,期間本港傳媒最關注是我們曾與哪些內地官員見面,最有興趣報道的是我們旅遊的花絮,卻忽略了這次大會主題:「法治與國際和諧社會」。其實這是個挺有意思的題目,值得進一步探討。

最近香港社會出現一種古怪論調:就是過分強調法治,可能會導致社會不和諧;市民透過司法覆核挑戰政府,是損害公眾利益。當中最為人所熟悉例子,莫過於領匯官司;當日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批評有人利用港人尊重法治精神,在最後一刻提出反對,為上市計劃帶來不明朗因素。此外,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日前回應千禧小學被殺的司法覆核判決時亦斥責,部分教育界人士自私,為了個人利益打官司,而不是將資源用於教學。

其實,法治正正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要素。這次世界法律大會,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各國貴賓,表示對法律及法治的高度重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蕭揚在大會致辭時指出,法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我們所有的奮鬥,正是要實現一個法治與和諧的世界。

蕭院長強調,一個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公義的社會;社會的和諧,是建基於公平與正義的原則之下。他並指出法治讓「強者面對公正、弱者得到保護、和平得以永續」。因此,我們不應視追求民主、實踐法律權利為破壞社會和諧,相反,保護與尊重這些權利,正是維繫社會和諧的基本要素。

中國政府近年開始重視人民的權利。蕭院長強調,內地近年推行多項憲法及法律改革,包括確立國家尊重及維護人權的原則,並將保護私有財產權的原則納入憲法內。國家既正逐步向前,香港又豈可走回頭路?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羅幹在致大會開幕辭時亦提出,要構建國際和諧社會,世界各國必須在「政治上互相尊重、經濟上加強合作、文化上開放包容、安全上增強互信」。同樣的原則,亦可套用於香港和內地、大陸和台灣以至內地和澳門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兩岸四地於政治、經濟及貿易之間往來愈加頻繁,爭拗與分歧乃無可避免。以廣東省為例,法院平均每年受理涉及港台澳的商事糾紛達3000宗,當中2002年更高達6000宗。最近連串內地問題食物風波,亦凸顯了本港與內地各省市之間,未有就食物安全問題建立完善溝通及協作機制。凡此種種,香港和內地之間必須以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態度,解決彼此分歧,訂立相關制度與法規,並加以貫徹執行;否則雙方各懷鬼胎、爭拗無日無之,又怎能達致真正的和諧?

蕭院長強調,香港和內地雙方在一國兩制及平等協商的基礎下,建立科學、有效的司法協助機制,衷心期望雙方能以相同原則,解決包括政改等其他分歧,讓中港之間、以至本港社會內部,達致真正的和諧。

(註:兩年一度的世界法律大會由世界法學家協會舉辦,讓世界各地法律專家有溝通及交流機會,今年的大會由中國主辦。)

原文刊於 《文匯報》- 《三師而行》…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從「釋法」到「彙編」


Posted by Audrey Eu on 11 九月 2005 / 0 Comment



國務院港澳研究所計劃出版一份有關《基本法》立法原意的資料彙編,內容包括《基本法》草委當年的記憶,此議一出,引起法律界與政界人士憂慮,擔心彙編會成為日後解釋《基本法》的依據,並讓中央為政改設限。

彙編暫名《香港基本法有關政治體制部分條文的立法原意及其起草過程中的修改情况(草稿)》。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喬曉陽與港澳研究所所長朱育誠皆強調,出版彙編只是為了學術研究,果真如此,為何彙編只是針對《基本法》政治體制部分條文?其實99年第一次釋法涉及居港權爭議,與政制無關;特區政府即將就政改推出方案,難免令人質疑中央另有政治目的。

喬曉陽強調,彙編只是收集起草《基本法》過程的歷史資料,然而,現時大會堂圖書館已經收藏了所有被公開披露、當年起草《基本法》過程的文件資料。很明顯,這次出版彙編並不單只是原材料的蒐集,而是要透過一些特定草委的「記憶」去「解讀」《基本法》。

以今年上半年有關特首任期出現的爭議為例,當時本港兩個法律專業團體皆指出,從普通法原則理解《基本法》,「新的特首」任期應為5年,並無「剩餘任期」的意思。政府最初亦持相同意見,直至梁愛詩司長與內地法律學者會面後才轉軚,最後經人大常委釋法,曾蔭權任期變得只有2年。

翻查大會堂圖書館收藏《基本法》起草有關條文的紀錄,不但沒有提及「剩餘任期」,而且更存在相反意思。88年6月6日一份名為《政制專責小組(三)與草委交流會會議紀要》文件指出,《基本法》第53條有關特首出缺時,新選出的特首「再連任5年,跟前一屆之任期無關」。

朱育誠強調釐清《基本法》立法原意有助減少爭拗。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法的「立法意圖」與大陸法的「立法原意」有很大分別。香港的法官從來不會考慮立法者的主觀願望,亦不會接納起草者的證供,憑他們的記憶而訂出所謂「立法原意」。法治其中一項重要原則,就是條文必須清晰,公眾可以從條文本身作出合理解釋,絕不容許當權者隨着時間變遷或政治需要重新「解釋」條文。當然,這並不是說法律永遠不可更改,但必須透過正確法律程序,絕非由權威人士說了算。

今年3月15日我在本欄寫了題為〈不用人大釋法的釋法〉文章,看來中央這次出版彙編正是朝着這方向走,為《基本法》政治部分條文重新定位。

原文刊於《明報》- 《法政隨筆》專欄…

Read more →

食物安全把關 要主動出擊


Posted by Audrey Eu on 06 九月 2005 / 0 Comment



一場淡水魚風波弄得全港風聲鶴唳。魚商與養漁業人士固然損失慘重,一眾負責食物安全的官員亦疲於奔命,當中衛福局長周一嶽更成為眾矢之的:一時勸人少吃魚,一時又說可放心吃魚,教人無所適從。

其實內地進口食品、特別是副食品的衛生及安全問題並非新鮮事,只是連魚、豬肉等日常食品亦出事,影響自然更廣。經歷連串食物風波,港人驚覺現時監管食物安全機制存在極大漏洞,港府連禁制內地食品進口亦沒有自主權,又怎能不感到憂慮?

亡羊補牢,港府將孔雀石綠列入禁藥名單,並與中央協議,日後只有在內地註冊、並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核的養殖場,才能輸淡水魚進港。然而據傳媒報道,首批公布18個指定養殖場中,竟有部分早被荒廢,部分被當局取消出口資格,另有場主表示對被列入供港養殖場並不知情。如此兒戲做法,又怎教人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哪些養殖場可以輸魚進港,是由國家質檢總局決定,作為入口一方,港府只能被動地等候中央通知,未能參與制定有關養殖場的衛生標準,之後的巡視亦只屬抽樣性質,難以確保供港淡水魚安全。

另一方面,港府強調會加強與內地的食物安全通報機制,內地省市若出現突發食品問題,會透過國家質檢總局通知香港。眾所周知,內地地方當局一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據過往經驗,港府往往倚靠傳媒報道,得悉內地食物安全事故,指望官方通報恐不切實際。事實上,從最近內地多番暫停淡水魚輸港,港府皆被蒙在鼓裏,事後甚至未能證實有關消息,看來兩地要做到緊密溝通,尚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說到底,市民健康是最重要的。港府處理內地有問題食品進口,應以港人利益為先,不能夠處處被動,受政治因素羈絆。

食物安全無分疆界,港府應主動出擊,在諮詢業界後,爭取參與制訂內地輸港食物供應商名單,並派遣專家協助內地監察食物安全。此外政府亦應考慮成立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最重要的是,本港應有禁止有問題食品進口的權力。

解鈴還須繫鈴人

解鈴還須繫鈴人。港人對內地進口食品,以至檢疫制度存疑:無論內地官員如何聲嘶力竭,強調輸港淡水魚不含孔雀石綠也於事無補;一紙衛生證明、與推行指定養魚、養豬場等措施,亦不足以挽回失去的信心。作為農業出口大國,中央當局應該明白,食物安全出亂子會惹來國際關注,接二連三的食物安全事故不但令國家丟臉,更會損害國家利益。因此,中央及地方當局應致力重整食物安全制度,打擊不道德、不健康的養殖及生產方法。

對於消費者來說,與其倚靠高官「指點迷津」,倒不如自求多福,提高自己對食物安全的認識,避免購買來歷不明或質素欠保證的食品。

正如《信報》林行止早前在其專欄中提出,若有能力的消費者皆提高要求,購買具有品質保證的進口食品,市場力量最終會驅使內地供銷商提高食品的質素。

稿例

1 . 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電郵:fo rum@mingpao. com,傳真: 2898-3783。論壇文章以 900字為限,讀者來函以 500字為限。2 . 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3 .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4 . 投稿者注意: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 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 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原文刊於 《明報》- 《論壇》…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藍天清泉


Posted by Audrey Eu on 04 九月 2005 / 0 Comment



每年暑假,一家人總會到新西蘭的皇后城旅行。這是一個只有16,000居民的小鎮,數條小街完全不需要交通燈號。但不要小覷它,一年四季,有超過一百萬遊客從世界各地而來,地價的升幅及新建築物建成的速度,絕不亞於許多大城市。

八月是這裏的隆冬。乾爽的冷風加上猛烈的陽光,永遠令人那麼醒神。最難得是這裏人煙稀少,重視保育,經常是藍天白雲,到處青山綠草,湖平如鏡,難怪著名的《魔戒三部曲》所描述的世外魔境MiddleEarth(中土),也要到這裏取景。

皇后城的戶外活動不勝枚舉,從滑雪、高球、笨豬跳到四輪摩托車等等,各類上天下海的新穎玩意,令人目眩。精力無窮的女兒自然不放過每一項新嘗試,而且還要極力「推薦」給兩位年屆半百而毫無運動細胞的父母一同參與。

皇后城圍繞美麗的Wakatipu湖(土話的意思是熟睡的巨人),傳說它是因為英雄拯救美人時將兇惡的巨人燒死而形成的。湖上有不同的水上遊戲,包括在快艇甲板上隨着大降傘飄上二百米高空,小女兒在升空時不小心,一隻鞋子竟掉進水裏,眼明手快的服務員搶救回來後還給她說:「鞋子洗淨了!」原來這湖水的清純度達99.8%,不但供水給整個皇后城,在湖上泛舟的人甚至可直接從湖中掬水飲用。

 

這次最難忘的經歷是直升機之旅。我們早上隨着經驗老到的機師在嶙峋險要的山脈中穿來插去,找尋最理想的積雪斜坡,然後就在僅僅能容納直升機的狹窄山脊上降落,我只覺心跳加速,雙膝發軟,但還要在斜窄的山脊上穿上雪橇向下滑去,接受女兒的挑戰。

午餐設在2千多米的山頂上,我們邊吃邊俯覽整個皇后城一帶的大自然美景,雖然周圍是一片茫茫的白雪,但是陽光普照,呷着暖壺中的熱湯,一點也不覺得冷。

下午從滑雪改為觀光。女兒吃飽後在直升機中打瞌睡,這才是父母可以定心享受的時間。望着由幾千萬年冰河所形成的峽灣,兩旁筆直的瀑布激起仙境般的白霧,湖中清澈的倒影泛起五光十色的幻象,在肥沃茂密的樹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間,好像匿藏了無數中古時代的仙子戰士。地勢千變萬化,這刻直升機停在3千米的山頂上,讓我們在經年積雪間打滾;片刻又降到佈滿圓石的海岸邊,讓我們撿拾貝殼。明信片上經常可見的美麗風景,永遠不及實景萬分之一的壯觀。大自然的奇偉,人類的 渺小,非要親歷其景才感受得到。

原文刊於《明報》- 《法政隨筆》專欄…

Read more →
專欄文章

藍天清泉


Posted by Audrey Eu on 04 九月 2005 / 0 Comment



每年暑假,一家人總會到新西蘭的皇后城旅行。這是一個只有16,000居民的小鎮,數條小街完全不需要交通燈號。但不要小覷它,一年四季,有超過一百萬遊客從世界各地而來,地價的升幅及新建築物建成的速度,絕不亞於許多大城市。

八月是這裏的隆冬。乾爽的冷風加上猛烈的陽光,永遠令人那麼醒神。最難得是這裏人煙稀少,重視保育,經常是藍天白雲,到處青山綠草,湖平如鏡,難怪著名的《魔戒三部曲》所描述的世外魔境MiddleEarth(中土),也要到這裏取景。

皇后城的戶外活動不勝枚舉,從滑雪、高球、笨豬跳到四輪摩托車等等,各類上天下海的新穎玩意,令人目眩。精力無窮的女兒自然不放過每一項新嘗試,而且還要極力「推薦」給兩位年屆半百而毫無運動細胞的父母一同參與。

皇后城圍繞美麗的Wakatipu湖(土話的意思是熟睡的巨人),傳說它是因為英雄拯救美人時將兇惡的巨人燒死而形成的。湖上有不同的水上遊戲,包括在快艇甲板上隨着大降傘飄上二百米高空,小女兒在升空時不小心,一隻鞋子竟掉進水裏,眼明手快的服務員搶救回來後還給她說:「鞋子洗淨了!」原來這湖水的清純度達99.8%,不但供水給整個皇后城,在湖上泛舟的人甚至可直接從湖中掬水飲用。

 

這次最難忘的經歷是直升機之旅。我們早上隨着經驗老到的機師在嶙峋險要的山脈中穿來插去,找尋最理想的積雪斜坡,然後就在僅僅能容納直升機的狹窄山脊上降落,我只覺心跳加速,雙膝發軟,但還要在斜窄的山脊上穿上雪橇向下滑去,接受女兒的挑戰。

午餐設在2千多米的山頂上,我們邊吃邊俯覽整個皇后城一帶的大自然美景,雖然周圍是一片茫茫的白雪,但是陽光普照,呷着暖壺中的熱湯,一點也不覺得冷。

下午從滑雪改為觀光。女兒吃飽後在直升機中打瞌睡,這才是父母可以定心享受的時間。望着由幾千萬年冰河所形成的峽灣,兩旁筆直的瀑布激起仙境般的白霧,湖中清澈的倒影泛起五光十色的幻象,在肥沃茂密的樹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間,好像匿藏了無數中古時代的仙子戰士。地勢千變萬化,這刻直升機停在3千米的山頂上,讓我們在經年積雪間打滾;片刻又降到佈滿圓石的海岸邊,讓我們撿拾貝殼。明信片上經常可見的美麗風景,永遠不及實景萬分之一的壯觀。大自然的奇偉,人類的 渺小,非要親歷其景才感受得到。

原文刊於《明報》- 《法政隨筆》專欄…

Read more →



Copyright © 2011. Remove this via Theme admin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