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港台風波」一個接一個。由鄭安國在港台節目談「兩國論」、《頭條新聞》把特首比喻作塔利班、以至最近港台節目《開心日報》擬訪問台灣副總統呂秀蓮等等。以這些事件大做文章的人,最終的目的,不外是將港台由公營廣播機構,淪為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喉舌。
強調一國無限上綱
全國政協常委徐四民批評,若港台訪問支持台獨的呂秀蓮,等同「製造兩個中國」,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港台這次擬訪問呂秀蓮,不過是想了解本港藝人蘇永康獲准提早離開勒戒所一事,與政治完全沾不上邊。况且即使港台成功訪問呂秀蓮,呂在節目中提及有關台獨問題,其所說的不過是她的意見,也不用無限上綱說港台在「製造兩個中國」。
身兼港區人大的民建聯秘書長馬力上周在報章撰文,嚴詞斥責港台以新聞自由為護身符,漠視「一國」原則,他更呼籲特區政府認真考慮港台的存廢問題。
馬力指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即使與中國有邦交的國家,亦要避免與台灣領導人有官式接觸,港台作為特區政府的機構更不應「犯禁」。這番言論,套諸於港台與台灣當局官式接觸或合乎情理,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港台同時是一個公營廣播機構,肩負向公眾發放新聞與資訊的責任。
迴避事實掩耳盜鈴
海峽兩岸領導人對於「一個中國」有不同的意見,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禁止傳媒訪問台灣領導人只是掩耳盜鈴的做法,既無助公眾全面了解有關問題,亦剝奪了他們的知情權。
馬力認為「港台未有發揮好宣傳政府政策的角色,反而處處針對政府,政府不應該養這樣的一個電台罵自己」。有關宣傳政府工作,由新聞處去做經已足夠;作為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本港亦不需要任何官方喉舌。
事實上,早在回歸前港台已有製作諷刺時弊節目,報道批評政府的言論,當年的節目亦經常挖苦港英政府,說港台只針對特區政府實在有欠公允。
近年每當中港之間出現分歧或衝突,例如人大釋法與法輪功問題,總有人標榜「一國」原則,對持不同意見者嚴加斥責,認為他們與中央政府對著幹。馬力這次亦以「一國」訓斥港台,然而他卻忽略了在「一國兩制」下,維持本港的新聞與言論自由至為重要。
港府高官低調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特區政府這次表現尚算低調,至少沒有加入抨擊港台的「大合奏」。然而據報道有局長級官員曾在事後提醒港台高層,不要違反「錢七條」原則;政府內部亦正檢討港台的定位與出路,當中包括解散港台,或將之變為政府喉舌等等。
與法輪功問題一樣,港台能否維持編採自主,是國際社會檢視本港是否繼續享有言論自由的重要指標;港台的編採自由,亦獲得《基本法》第27條及39條的保障。最近港大進行的民調顯示,對政府不信任的市民較信任的還要多,政府若在這個時候整肅港台,除了賠上本港國際形象,亦增加了市民對政府的戒心。
工商及科技局長唐英年剛否認政府要檢討港台的定位,但願唐局長這次不是「口不對心」,港台的同事亦不要因這事而作自我審查,放棄捍衛已建立了多年的編採自主傳統。
原文刊於《明報》- 《觀察入薇》專欄…
Read more →